就业剪报之就业形势篇

作者:武永民 时间:2010-03-17 点击数: 责任编辑:

就业剪报之就业形势篇

●专家分析指三大因素将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2月17日电节后招聘市场已渐入高峰。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专家预测指出,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将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报道说,专家表示,首先,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

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将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将更加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招聘需求。

第三,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高,有专家认为,这将使他们由原来的重学历改为重能力,这也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此外,报道说,以前企业采用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招聘策略,但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招聘方式的成本提高,一些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暂时可能会以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

●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头在私企(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一次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本版2005年8月1日曾以《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此后,该课题组又分别于2005年6月和2007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于2007年进行的第三次调查涉及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的28所高校,其中“211”重点高校3所、一般本科院校15所、专科及高职院校10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388份。在有效样本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38.5%,本科毕业生占53.9%、硕士毕业生占6.6%、博士毕业生占1.0%;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4.6%和45.4%。

以下为第三次调查的部分结果。

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起薪最低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2007年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1798元,比2005年的1588元增加了210元。

调查发现,起薪基本上是随着学历的升高不断增多的。专科毕业生为1410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硕士、博士分别为3252元和3469元。

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起薪较高,分别为2411元、2346元和2249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元、1908元、1724元和1536元;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1448元、1201元和1162元。

2007年高校毕业生求职花费人均1132元.

本次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32元。

此次调查报告的执笔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岳昌君认为:“已确定单位”者在总求职费用和分项费用上支出均低于“待就业”者,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经费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会显著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调查显示,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9.0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4.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3个。

岳昌君指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9.0个,“待就业”者为9.1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4.3个,“待就业”者为4.2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5个,“待就业”者为2.0个。统计数据也显示出“待就业”者仍然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私营企业跃升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

从毕业生流向来看,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三者合计达70.4%;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1.9%,事业单位合计为合计13.7%;三资企业占9.5%。

与2005年相比,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72.1%。其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13.9%和3.6%。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

按就业地点来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05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来源:新华社)

●大学生就业薪酬(来源:新华社)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倪光辉)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近日发布了“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07年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达70%,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1798元,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元以下,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本科不如专科。

这一调查是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继2003年6月和2005年6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之后,于200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0.4%,升学和出国、出境的比例为16.8%,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比例为13.7%,三者合计达到70.9%。

2007年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高学历相对低学历的竞争优势正在缩小。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从就业落实率看,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高校毕业生的月起薪在1500元以上。5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000―2000元之间;8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800―3000元之间;9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700―4500元之间。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1798元,比2005年增加了210元。调查显示, 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类型、就业地点不同,起薪也存在差异。直辖市或省会的平均收入最高,为2074元。

●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外事部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除了就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不仅如此,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有了新的兴趣点,也凭借英语专业的基础,轻松地转到别的专业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近年的就业市场上,企业往往偏好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于是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分化出有较大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的科技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英语学习早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我校英语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方向设置为经贸及翻译方向和IT及科技翻译两个方向。

经贸及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IT及科技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IT行业、三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研究所、情报所、新闻出版、政府机关等从事专业技术翻译、翻译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涉外工程管理、涉外市场销售代表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Copyright © 2011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邮编:451191  

招生咨询电话: 祁老师 0371--62436376   丁老师 0371--6243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