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薪火相传爱国之行”实践团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红色教育,让爱国精神扎根青少年心中
发布时间:2025-09-04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 摄影: 来自: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媛媛
为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由23级英本一班管乾廷作为队长,由武珍毅老师为指导老师携手12名学生成员组成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薪火相传爱国之行实践团”先后走进郑州二七纪念堂及各地中小学课堂,开展系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多样形式,为青少年带来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堂。

(图1:实践团成员探访二七纪念堂,触摸历史悟精神)
2025年7月20日,实践团走进郑州二七纪念堂,沉浸式学习红色教育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了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背景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悟“团结奋斗、不怕牺牲”的二七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图2: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二七背后的红色故事)
上午九点,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纪念堂内的历史图片展区、实物陈列区和场景复原区。他们讲述“二七烈士”林祥谦、施洋等人物的故事,结合展品中泛黄的传单、生锈的工具,生动还原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权益奋起抗争的场景。
讲解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将历史课堂“搬”到纪念堂,让学生在触摸历史中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比书本教育更具感染力。

(图3:实践团成员走进中小学课堂,红色课堂添活力)
2025年7月25日,实践团成员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以“红色课堂+文化体验”的形式,自发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


(图4:实践团成员在抖音开展线上直播课)
实践团成员首先开设“红色微课堂”线上直播课,用短片再现故事场景,通过角色对话展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用动画短片解读“长征精神”,以开山凿渠”的片段讲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问答,在互动中深化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
学生表示,实践团的活动贴合学生认知特点,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
此次系列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走出去”与“进校园”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亲近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设计更多适合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助力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
统筹:武珍毅老师
摄影:蒋柠檬、王婧婧、石雅文
编辑:管乾廷
审核:丁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