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系派员参加第二届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17-06-14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武永民 摄影: 来自:外国语系
责任编辑:
2017年6月9-1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类专业分委员会主办、广东金融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在广州举办。为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明确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特色,外国语系张保培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来自全国81所高校近150多名英语类专业院系负责人、骨干教师出席了此次会议。
广东金融学院校长雍和明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当前转型高校的“四大尴尬”——定位认识上的尴尬、操作层面上的尴尬、人才供给上的尴尬和发展路径上的尴尬,希望与会专家对高校转型,特别是广东金融学院的应用型定位转向办学思路及英语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吝指教,多多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仲伟合教授、盐城师范学院原校长薛家宝教授分别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类专业分委员会和“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联盟”发表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七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他们分别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仲伟合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主任委员王立非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长王文斌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长赵军峰教授、盐城师范学院的薛家宝教授、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佟敏强教授和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刘沛富教授。专家的主旨发言涉及应用转型背景下本科英语类三大专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原则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展、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等主要议题。
主旨报告之后,大会还组织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与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等三个分论坛发言,共有21与会代表结合本校改革情况,对应用转型形势下本科院校英语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创业就业等方面作了充分研讨与经验交流。
七场高瞻远瞩、丰富详实的主旨报告对应用转型英语类专业的改革发展前沿指明了创新奋进的方向,三个分论坛的经验分享与小组讨论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开展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很有启发与参考作用。
最后,薛家宝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呼吁,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特色经济的高度上,大胆进行转型升级的试点教学改革,以各专业的“国标”为指针,以提升应用型定位。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在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地方特色、课程设置、师资发展等课题的改革探索,在“符合规定、满足需要、加强建设、严格管理”的专业建设方向下,以地方经济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大胆探索更有效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地方与行业的特色需求,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的外语人才支撑。
参加此次论坛,进一步了解了教育部即将出台的英语类专业《国标》,基本明确了外国语系新建专业商务英语和翻译的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语言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实践能力、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基于《国标》的相关要求和指导思想,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基本成型。
《国标》描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能领域工作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供稿人:张保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