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大英第二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聚焦单元教学创新 共探育人实效提升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范楠楠 摄影: 来自: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媛媛
2025年4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在综合楼331教室举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围绕第四单元课文(Unit 4 Text A: Huang Danian, a Strategic Scientist)展开集体备课研讨。本次活动以“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路径”为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分享、主题讨论等形式,探索如何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融入语言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家国情怀。
范丽颖老师率先分享了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的教学设计。她以黄大年归国报效祖国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科学家精神”主题短视频和小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关联性”;在文章阅读环节,她提出“问题链引导法”,结合文本结构分析、关键段落精读及思政内涵提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大年精神的时代价值。

胡克莉博士结合单元主题“奉献与使命”,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重点词汇教学。她以“fulfill”“exceptional”等核心词汇为例,通过语境创设、词义拓展及翻译练习,引导学生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意涵,深化学生对科学家精神普适性与中国特色的理解。

范楠楠副教授围绕“如何撰写致敬科学家的人物传记”展开分享。她设计了“三段式”写作框架:科学成就描述、精神品质分析、个人启示表达,并通过黄大年和袁隆平的对比分析引入优秀范例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英文写作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技巧。同时,她建议以黄大年事迹为引,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型案例,增强写作的现实意义。

教研室主任贺光辉副教授组织全体教师就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与会教师充分肯定了三位主讲教师的创新思路,并就“如何平衡语言技能训练与价值观引导”“跨单元思政资源整合”等议题提出建议。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研讨,深化了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与会教师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助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图/文:范楠楠 审核:石皓召)